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263篇 |
免费 | 1124篇 |
国内免费 | 8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81篇 |
废物处理 | 27篇 |
环保管理 | 882篇 |
综合类 | 3390篇 |
基础理论 | 633篇 |
环境理论 | 5篇 |
污染及防治 | 167篇 |
评价与监测 | 389篇 |
社会与环境 | 1154篇 |
灾害及防治 | 34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1篇 |
2024年 | 142篇 |
2023年 | 132篇 |
2022年 | 219篇 |
2021年 | 203篇 |
2020年 | 190篇 |
2019年 | 199篇 |
2018年 | 182篇 |
2017年 | 266篇 |
2016年 | 281篇 |
2015年 | 298篇 |
2014年 | 229篇 |
2013年 | 293篇 |
2012年 | 439篇 |
2011年 | 421篇 |
2010年 | 315篇 |
2009年 | 287篇 |
2008年 | 273篇 |
2007年 | 405篇 |
2006年 | 419篇 |
2005年 | 363篇 |
2004年 | 299篇 |
2003年 | 302篇 |
2002年 | 233篇 |
2001年 | 164篇 |
2000年 | 156篇 |
1999年 | 114篇 |
1998年 | 81篇 |
1997年 | 92篇 |
1996年 | 104篇 |
1995年 | 55篇 |
1994年 | 64篇 |
1993年 | 55篇 |
1992年 | 43篇 |
1991年 | 31篇 |
1990年 | 30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4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4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的陕西省近50 a干旱特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基于陕西省18 个气象站点1961-2010 年实测气象资料,利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通过计算各站历年逐月的SPEI 指数值,统计近50 a 各站点出现的干旱过程,分析了陕西省历年、历年各季及月尺度上的干旱发生频率、覆盖面积和干旱发生强度,揭示了陕西省干旱发生的时空和强度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近50 a 来陕西省干旱发生频率呈明显的增长趋势,尤其是1990 年以来的近20 a;陕西省在年、春、夏、秋、冬及月尺度上均有干旱发生。其中,秋季干旱最为严重,春季次之。在年代际变化方面,全省以20 世纪90 年代干旱最为严重,2000 年以来的干旱次之;干旱出现既有全省性的大范围干旱,也有区域性的局部干旱,分布极不均匀,总体分布特征是北多南少;干旱发生强度分布呈现出关中最强、陕南次之、陕北最弱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设计全因子实验研究了NO-3-N对填埋10~12 a的矿化垃圾中兼/厌氧甲烷氧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兼/厌氧条件下,NO-3-N能促进矿化垃圾中CH4的去除.初始CH4和NO-3-N对CH4去除和N2产生有明显影响,且两者具有交互作用(P<0.05).CH4去除量随着初始CH4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增加,添加一定含量的NO-3-N能促进CH4去除,同时通入一定体积分数CH4可以明显促进反硝化作用,说明矿化垃圾中NO-3-N还原能与兼/厌氧甲烷氧化耦合.本实验条件下,初始CH4体积分数为30%,NO-3-N含量为110 mg·kg-1时耦合效应较好. 相似文献
4.
5.
现有国家自主贡献机制存在约束力弱、减排力度小的问题,对此,本文在论证该机制内在缺陷的基础上,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委托代理模型设计了减排力度调控机制。该减排力度调控机制既能使各国的自主贡献额具有强约束力,又能灵活调控各国的减排力度,并发掘各国的减排潜力。该减排力度调控机制有助于弥补现有国家自主贡献机制的缺陷,促进国际社会的减排。 相似文献
6.
以宁夏境内黄河最大的一级支流清水河流域为例,分析重点断面水质、水环境容量及各控制单元污染负荷特征,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污染控制策略。结果表明:2015—2018年清水河三营国控断面水质无法稳定达到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水质标准,泉眼山断面化学需氧量(COD)存在超Ⅳ类水质标准风险。流域水环境容量COD为592.83~1 238.25 t/a,氨氮为51.99~193.60 t/a,总磷(TP)为5.02~12.85 t/a;流域平水期污染负荷入河量COD为15 661.1 t/a,氨氮为1 670.2 t/a,TP为784.5 t/a,分别是平水期水环境容量(COD为940.57 t/a,氨氮为114.64 t/a,TP为8.81 t/a)的16、14和89倍。固原控制单元单位面积污染负荷入河量最高(COD为3.04 t/a,氨氮为0.22 t/a,TP为0.06 t/a),工业源与城镇生活源污染问题突出,中卫控制单元总污染负荷入河量最高(COD为 6 738.45 t/a,氨氮为868.88 t/a,TP为218.12 t/a),城镇生活源污染较严重,而吴忠控制单元禽畜养殖污染较严重。基于水质目标和各单元的污染特征,建议固原控制单元加强工业企业污水回收利用、提高城镇污水处理能力,中卫控制单元重点关注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升级,吴忠控制单元在规模化养殖场推行禽畜粪污集中处理与回用。
相似文献7.
根据2005年6月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水体的现场调查,分析探讨了长江口水体主元素、Sr及Sr同位素的组成变化。长江河水的Sr含量和87Sr/86Sr同位素比值分别为1.75μmol/L和0.7105,反映出长江流域以碳酸盐岩风化为主的化学风化特征;河口区主元素与盐度的显著正相关关系显示出它们在河水与海水混合过程中的保守特性;87Sr/86Sr与1/Sr的非线性关系则暗示了长江口水体的Sr不是河水与海水的简单混合,可能伴有其他端元水体的混入。 相似文献
8.
在湖南省株洲市工业区的下风向布点,同时测定大气中SO2的浓度、TSP和<0.25μm细粒子中SO2-4的浓度.结果表明,大气中SO2浓度随着离污染源距离的增加迅速下降,和SO2相比,颗粒物中SO2-4浓度随距离的增加而降低的程度要慢得多.同步测定的SO2浓度和细粒子SO2-4浓度有显著的相关关系.根据风向、风速和新产生的细粒子中的SO2-4浓度及大气中SO2的浓度计算了株洲教育学院处SO2的转化速率,春季湿度大,SO2转化速率也大,为4.8%/h,秋季湿度小,SO2的转化速率变低,为1.5%/h.春季中路铺SO2转化速率为3.1%/h. 相似文献
9.
利用空气质量和气象要素的监测资料与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6年G20峰会期间(2016年8月10日—9月20日)杭州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演变及区域特征,探讨了气象条件对G20峰会期间杭州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G20峰会管控期间,由于机动车排放大幅度降低,杭州NO_2浓度较管控前有所下降,对比周边城市降幅居于首位;而由于不利气象条件的影响,PM_(2.5)、PM_(10)、SO_2、CO和O_3浓度比管控前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增幅相比周边城市较小,说明管控措施对杭州空气质量有一定的改善效果.9月7日管控措施结束后污染反弹现象明显.气象条件对杭州的空气质量有重要影响:在管控前,杭州晴热高温天气有利于O3的生成,偏东风相对洁净,污染传输较少;在管控期,杭州虽受到静稳天气和外来污染传输的影响,但得益于减排应急管控措施的有效实施,NO_2浓度下降幅度最大,其他污染物的增幅也较周边城市偏小;在管控后,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的垂直扩散,受静稳天气和污染源恢复常态的影响,PM_(2.5)、PM_(10)、NO_2、SO_2和CO出现了整个研究时段的最大值,而台风\"莫兰蒂\"使得杭州PM_(2.5)、PM_(10)和O_3浓度出现了整个研究时段的最低值. 相似文献
10.
土壤酶能反映土壤生物化学过程的强度与方向,深入解析土壤酶活性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有助于探索土壤生态过程,为开展土壤系统的科学调控提供科学依据.以塔里木河上游阿拉尔垦区为研究区,选择新开棉田、10 a棉田、30 a棉田、果园、人工林、天然林、荒草地、盐碱地及沙地等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为研究对象,运用经典统计学分析绿洲土壤酶活性及环境因子的分异规律,并结合冗余分析技术研究土壤酶活性与环境因子相关关系.经典统计学分析显示,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转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均值分别为4.27 m L·g-1、0.34 mg·g-1、2.08 m L·g-1、0.08 mg·g-1.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全氮、有机质、有效磷、土壤含水量、全盐与土壤酶活性呈极显著相关性(P0.01);土壤容重与土壤酶活性表现为显著相关性;其他环境因子与土壤酶活性的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环境因子与土壤酶活性相关性大小排序为全氮有机质有效磷土壤含水量全盐容重速效钾p H. 相似文献